EN

石材也“佛系”?

发布时间:2019-07-22点击量:5693

  自然的终极是物理,物理的终极是数学,数学的终极是哲学,哲学的终极是宗教,宗教的载体是石材。用石材雕筑的宗教建筑,淋漓尽致地展现宗教之神秘与庄重,焕发不同宗教的闪光点。

  纵观世界三大宗教建筑,无论是佛教寺庙、基督教教堂,或是伊斯兰教清真寺,选址或以有纪念意义为导向,或以经济发展区域的文化地标为主导,基本上都坐落在当地的“风水宝地”。而石材,因其天然属性及传承特质,成为这些宗教地标建筑材料的首选,见证着多元的宗教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。

本文将以佛教经典建筑形式之一——石窟为例,讲述中国的石窟文化。

科普篇

  石窟的开凿起源于印度,是一种开凿在石壁上的佛教建筑。佛教提倡遁世隐修,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,以便修行之用。中国的石窟开凿起自十六国时期,延续至明清,长达一千数百年之久。北魏至隋唐时期,是凿窟的鼎盛时期,唐代以后逐渐减少。艺术匠师们根据当时的宗教信仰、社会风尚、生活体验,在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,形成中国特色的石窟文化,集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之大成。

 1.jpg

  石窟的开凿离不开一定的地质地貌,尤其是岩石条件,必须有天然的石壁为其提供开凿的空间。从地貌基础方面看,丹霞地貌、喀斯特地貌和河谷地貌等多能形成石壁。(以丹霞地貌为例)丹霞地貌是红色岩层中较特别的地貌景观,这类红色岩层是指从中生代,特别是侏罗纪到早第三纪堆积在断陷盆地中的红色岩系,主要由砂岩、砾岩等碎屑岩构成。在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,因遭受侵蚀而剥落和崩塌,形成了方山、石墙、石峰、石柱等为特征的丹霞赤壁,为开凿石窟提供了理想的空间条件。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、西南地区。

2.jpg

丹霞地貌

  从岩石本身看,只要具备良好的可雕性和稳定性就适合开凿石窟。资料表明,石窟主要开凿于七种岩石中,即红色岩层中的砂岩、砾岩、石灰岩、半胶结的砂砾石层、泥岩、花岗岩以及粗面安山岩。前四种岩石是开凿石窟的主要对象,仅个别石窟分布于后三种岩石中。因此,石窟的开凿对岩石具有显著的选择性。

  从石窟艺术风格方面看,壁画彩塑、石胎泥塑、精雕细刻是其三种主要艺术风格。壁画彩塑类石窟,是指开凿于成岩性不好的半胶结的砂砾石层的石窟。这类岩层比较松散、粗糙,不适宜精雕细刻,也不宜“石胎泥塑”的技法。石胎泥塑类是指开凿于红色砾岩中的石窟。砾岩虽然坚固,但质地粗糙不宜精雕细刻,所以这类石窟多采用“石胎泥塑”为主的表现手法。而开凿于砂岩和石灰岩中的石窟,属于精雕细刻类。砂岩和石灰岩质地比较均一,具有良好的可雕性,所以这类石窟多采用精雕细刻的手法。

 3.jpg

- 壁画彩塑类石窟 4.jpg

- 石胎泥塑类石窟

 5.jpg

- 精雕细刻类石窟

应用篇

  在甘肃敦煌、山西大同、河南洛阳、甘肃天水,坐落着中国的四大石窟,见证着历史的光阴。

敦煌 · 莫高窟

 6.jpg

  敦煌莫高窟,又称“千佛洞”,是我国最大、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,因其地处莫高乡而得名。其是壁画彩塑类石窟的典型代表,虽然经过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,至今仍保留了各代石窟492个,壁画45000平方米,彩塑2100多身。

 7.jpg

8.jpg

  石窟大小不等,塑像高矮不一,大的雄伟浑厚,小的精巧玲珑,其造诣之精深,想象之丰富,令人叹为观止。壁画内容多为佛经故事,如释迦牟尼一生和前生行善牺牲的故事。还有彩塑的佛、菩萨、天王、力士、小千佛的画像,以及羽人、飞人、花鸟、动物等。彩塑形式丰富多彩,有圆塑、浮塑、影塑等,最高34.5米,最小仅2厘米左右。 

  壁画虽经千百年的风沙侵蚀,仍然色彩鲜艳,线条清晰,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。

大同 · 云冈石窟

 9.jpg

  云冈石窟,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,依山开凿,东西绵延1000米,是精雕细刻类石窟的典型代表。现存主要洞窟45个,大小窟龛252个,石雕造像51000余躯,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。

10.jpg

11.jpg

 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,内容丰富多彩,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,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。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、中、晚三期,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。早期的“昙曜五窟”气势磅礴,具有浑厚、纯朴的西域情调。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,装饰华丽著称于世,显示出复杂多变、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。晚期窟室规模虽小,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,比例适中,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“瘦骨清像”的源起。

洛阳 · 龙门石窟

12.jpg 

  龙门石窟,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,之后历经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,南北长达1公里。其与云冈石窟一样,是精雕细刻类石窟的典型代表。现存有窟龛2345个,造像10万余尊,碑刻题记2800余品。

 13.jpg14.jpg

 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,跨越朝代多,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宗教、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,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天水 · 麦积山石窟

15.jpg

  麦积山石窟,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,始建于384-417年,是石胎泥塑类石窟的典型代表。在194个洞窟中共保存、荟萃了19个朝代的泥塑,被誉为“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”。存有221座洞窟、10632身泥塑石雕、1300余平方米壁画,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,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。 16.jpg17.jpg

 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、艺术、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,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,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,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,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。


  见证历史的石窟,依山而建,随山雕凿,窟中一个个佛教形象,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变,逐渐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象,见证着历史的光阴,谱写着石头的史书。

  近现代,著名的建筑亦都承袭佛教经典、庄重、威严的建筑风格,并沿袭对石材的偏好应用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大众对石材的认知提升,石材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
  欢迎持续关注【中民石材微信公众号】,后续我们将对石材的现代应用做专题介绍。

 

图片:网络

综合来源:知丘、中国国家地理BOOK、甘肃地质学报


© 版权所有 中民石材产业集团—临矿产业践行者 平台产业践行者 产融科技引领者    闽ICP备18021209号-1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地图